Hoes of Tech

Conceptualization of Technology

Random Notes on Modern Monetary Theory

黄金和白银都曾扮演过通用货币的角色,它们比较稀有,便于携带还不易损毁,用来作为衡量价值的中介并不是个很让人意外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货币需要跟金银等价才能让人信服——不论是让货币本身含有金银,还是将纸币与金银挂钩。只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组织保证能这张纸兑换为真正的金银,那么这个货币的使用者和接收者自然不会产生质疑。

然而这个前提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美国在几十年前已经不再接受美元兑换黄金(Nixon shock),绝大多数国家也都不再实行金本位。很显然脱离了黄金很带来很多好处,比如政府可以尽情的发行货币而不用担心黄金储备不足导致的信用破产,社会发展也不会受制于黄金开采速度(毕竟一个软件公司无法扩张是因为黄金开采不够快看起来并不合理)。然而反过来看,既然现代的货币已经跟稀缺资源没有任何关联,那么人们为什么不认为这些货币是废纸,而依然使用它们?

Tax-Driven Monetary View

Modern Monetary Theory(MMT)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假设(或者推测)是货币的需要来自于政府强制性的征税。

如果政府强制性的征税,并且缴税只能使用政府发行的货币,那么人们就不得不试图获取政府的货币。当几乎所有人都持有这个货币的时候,货币就具有流通性了。在货币发行当初,为了让所有人都接受这个货币,政府需要设置人头税等普适的税种;但货币流通之后就算只对部分人征税一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假设政府废除了所有面向个人的税,从个人角度来看获取货币已经没有必要,公司也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比如某种电子支付的点数,实际上日本已经有了用民营企业点数代替货币支付薪酬的讨论(デジタル給与払い)。

資金移動業者が発行するプリペイド(前払い)式の給与振り込み用カード「ペイロールカード」の導入が想定されている。企業は銀行などの金融機関を経由せずに直接ペイロールカードの口座に振り込むことができる。

不过这并不代表政府货币变成了废纸,因为存在法人税,公司依然为了缴税而需要获得这个货币,因此一个商品的上游产业链都对货币存在需求,显然这些货币反映在商品上——如果所有人都只用点数买东西,那么公司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货币了。对货币的需求总是会传导到个人身上,让整个社会都承认政府货币。

从MMT的观点来看,现代的货币与金本位货币的逻辑是相反的——税收是用来创造货币需求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回收货币的。在政府能够自由发行货币的前提下,回收自己的货币作为财源对政府没有意义。虽然政府并不需要把税当作财源,收税除了创造货币需求确实能为政府带来利益。税收本身就是对居民施加的义务,需要居民付出一定代价为政府提供利益,过去这个代价可能是一定量的粮食,可能是为政府工作的人力,在货币出现之后这些大都折算成了货币而已。只要税收存在,政府就总是能够获得居民的一部分“生产力”作为利益。

MMT的理论中也提到,货币是政府的一种承诺(负债),即政府承诺人们可以通过货币来完成未来纳税的义务。一个人获得了10USD,那么就意味着他可以在未来向政府换取10USD量的纳税义务完结证明。这样看来,政府发行的货币量也就代表了政府承诺完结的纳税义务量,如果政府承诺的数量足够巨大(比如未来100年)并且每个人都有了足够的货币,那么人们就会开始认为这个货币已经不是必须的,如果货币进一步增多,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它失去了价值,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100年之后的纳税义务而保存货币,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人们会试图“低价甩卖”这个纳税用的货币来换取更有意义的东西。所有人都试图这么做的时候货币(纳税义务)自然就一文不值了。此时政府就必须通过加税来维持货币的必要性。

Stock-Flow Consistent Model

MMT里另外一个思想则是把所有部门的负债表放到一起,它们整体是稳定的——即所有部门的结余(赤字或盈余)的总和是0。这个想法在物理上是很自然的,如果存在一个孤立系统,它跟外部不存在任何交换,那么自然内部是守恒的。MMT将部门大致分为三类:政府部门,国内私人部门,海外部门。那么政府部门如果连年盈利,这就代表了国内私人部门+海外部门需要亏损。反过来说,当前备受关注的政府赤字实际上代表了私营部门的盈利,这对经济甚至是有利的。

对于这个观点存在着很多批判,比如MMT的模型过于简单,没有考虑汇率的影响,所以不能单纯的应用孤立系统模型;比如央行的负债表具有特殊意义,不应直接与普通部门的负债表相比较,等等。MMT的支持者则认为MMT成功的预见到了几次经济危机,包括90年代末克林顿政府下的互联网泡沫消退。根据MMT的思想,当时政府连年盈余反应了私人部门的赤字,当时对问题的轻视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

基于这个思想,可以认为政府部门的赤字并不是问题,某种程度的赤字对经济还是有利的。这也是经常见到的MMT=无限财政赤字这一说法的由来。从货币来源上讲,如果财政赤字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话,政府显然总是能够通过发行货币填补,赤字并不会导致政府的破产。过去经历过恶性通胀的国家也都不是单纯的发行货币导致的,一战之后的德国由于存在大量的本国货币之外的债务(黄金),印发马克并不能偿还黄金,因此政府需要用手里的马克跟居民争抢有限的黄金资源(严格来说,是政府通过争抢其他资源进行出口获取黄金),这才导致了国内物价的恶性通胀。而津巴布韦的情况也很类似,国内的粮食极度短缺,进口粮食让政府有了外债,最终导致了政府和居民争抢稀缺的资源,从而拉高物价。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发行货币确实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但却并不是充分条件,因此简单的把“超发货币”等同于“通货膨胀”并不是合理。只要能够阻断别的条件,就完全能够在发行货币的同时回避恶性通货膨胀。MMT给出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调整税收,有些观点认为目前的政府结构根本无法做到灵活的调整税收,因此这个方案根本无法实现,但这个批判的背后有着一些不同的思想——即政府是至高无上的,经济应该全面的为政府服务。不然的话,只要合理的改革政府结构,灵活的调整税收并不是无法实现的,虽然几乎不会有人为了一个效果不确定的政策去改革政府。

Functional Finance

通过上面的观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既然政府保证财政平衡没有意义,那么财政政策应该集中在保证货币稳定上。在这个思想下,债券并不能解释为政府的融资,政府既然能够发行无息债券(货币),自然不需要支付利息去融资。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设定不同的利率来调整私人部门持有的国债和货币比例,从而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规模。只要能够实现这一点,债券甚至不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保证就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政府提供一个最低工资基准,并且无限制的提供劳动岗位的话,商品价格就能建立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上,这个最低工资标准即成为政府调整的工具之一。保证就业的思想即使MMT里所提到的Job Guarantee Program或者Employer of Last Resort Program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要实现功能性财政需要央行和政府各部门融为一体,不但央行需要无条件配合政府的调控政策,政府内部也不应该存在隔阂,否则调控就无法像MMT所设想的一样迅速(上一章的税收就是一例)。但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央行都具有一定独立性,行政灵活性也无法达到MMT要求的水准。

Summary

虽然MMT里带有Theory,但它看起来并不像一个理论而更像一个观察或者思考。MMT有税收驱动货币的前提假设,在此之上逐步推论了一些与传统思想不同的结论。但作为一个Theory,MMT还是缺乏足够全面的思考,对Corner Case分析,以及实验或者事例证实。尤其是在一般的国家制度之下,MMT的要求并不容易实现,因此即使出现了MMT的失败也不会结束论争——反对者们会声称这是异端的失败,而支持者们则认为只执行MMT的一部分显然不会得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