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es of Tech

Conceptualization of Technology

Back to Mac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用ZTE的安卓手机Axon 7,我并不讨厌Android,也没有感觉到网上所说的卡顿或者内存不足等问题,不过系统更新太慢&弹窗还是让人觉得用起来并不舒服。实际上,日本版的Axon7直到去年的7月才更新了Android7.1.1,并且似乎并没有后续更新的计划,我并不期待新版本的功能,但缺乏Security Patch还是让人颇有些不安的。于是,趁着iPhone发布新版本,我换了iPhone8。

实际上,在iPhone之前,我已经买了iPad,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ヨドバシカメラ的店头随手试了一下iPad Pro + Apple Pencil之后,流畅的书写感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我当时就买了下来。后来半年的时间里iPad也没有让我失望,配合GoodNotes4,不论是读论文还是会议笔记,iPad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由于在iPad上书写几乎对环境没有要求(不需要光源,不需要桌子或垫板),在睡觉之前甚至可以趴在床上写日记。毫无疑问这是我这些年里买的最不会后悔的产品了。

在换了iPhone之后,我把很久之前买的Mac mini mid2012翻了出来,自从把环境全部转移到了ArchLinux+i3之后Mac mini就一直没有开过机。跟Linux比起来macOS的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低配版的Mac mini并没有SSD,启动terminal都要花费数十秒的时间。另外没有使用Mac mini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使用它的动力 -- 单独一台macOS电脑并没有什么优势,传送文件依然需要scp或者网盘,编辑文档也没有比Windows机器甚至Linux号多少。如果说单独一台macOS电脑比其他环境优越的地方,可能只有Dvorak键盘配置起来比其他系统简单一个数量级。在Windows下面,想使用Dvorak的IME几乎只能靠外部软件或者修改注册表,我为此在one drive里保存了一堆注册表文件,用来切换Dvorak和qwert键盘。在Linux也至少需要用setxkbmap来修改,并且并不怎么稳定。在macOS下只需要在默认IME下面原则Dvorak键盘就足够了 -- 不仅仅是系统自带的输入法,Google IME也有这个功能。不过,在买了可编程键盘之后,这个设置也变得无所谓了。

对于iOS,问题也是一样的,虽然新版的iPad pro大理的宣传了“生产力”,但如果出差只有iPad,还是会有不少问题,比如 iPad不支持Dvorak,因此对于Dvorak使用者,apple推出的smart connector键盘就完全没有意义(目前两款键盘均不支持按键编程),同时市面上一大堆Bluetooth和Lightning的键盘也同时失去了意义。而普通的可编程键盘用起来也不怎么舒服 -- 苹果提供了Lightning to USB外设,但同时限制了电流导致有些键盘接上去是没法用的。但是苹果却不公布可用的产品列表,因此买iPad用键盘几乎等同于抽奖。另外iOS虽然提供了Files应用,但却无法向USB stick里拷贝文件,外出需要到便利店打印的时候基本都需要USB stick来传送文件,只有iPad的时候事情就变的很麻烦了。

不过同时有了iOS和macOS之后一切就好多了,macOS上没有编辑完的文档可以同步到iPad上继续修改,在iPad上批注或者签名的PDF也可以Airdrop到电脑上确认。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的Handoff功能也相当方便,所有的苹果设备之间可以共享剪贴板,也可以打开别的设备上的页面或者程序。尤其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通过iPhone查参考文献,用iPad阅读,然后把Google scholar上的bibtex条目直接复制到macOS上,在别的系统下面从来没有过这么舒服的体验。因此,我决定再次回到macOS上处理日常事务。另外如果今年Mac mini能够更新的话,我很乐意买一台。


其实,在刚回到macOS的时候,我曾经试图吧博客的Static Page Generator从Pelican换成其他的 -- 原因是Pelican似乎无法识别我的Markdown。不过可惜的是别的generator都不怎么符合我的心意,毕竟我只需要一个写Markdown,然后转化成html的工具而已,提供一堆选项让切换模版都很难的话就适得其反了。

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偶尔看到无法识别markdown是因为没有安装python的Markdown package,但由于即没有Warning也没有在主页上有提示,想找到答案还是挺困难的。